首页 关于CMHE 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

2025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在南京圆满落幕!

 


2025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在南京圆满落幕!

5月30日下午,为期3天的2025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(CMHE2025)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!


本届博览会汇聚气象全产业链,集结国内外展商近200家,展出面积10000平,展品达一千多种,现场观众突破2万人次,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达10万多,集中展示了气象防灾减灾、人工影响天气、低空经济气象、交通气象、海洋气象、航天气象、能源气象、气象科普开发、气象服务产品、气象人工智能、卫星遥感、碳中和气象服务等前沿成果,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是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、国际化的交流平台。


科技与战略的交响

本届博览会落地南京,其战略意义在于,南京凭借其地形多样性、气候典型性、历史传承性及科研集聚性,成为气象科技研发、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的核心城市。其地理位置不仅为气象研究提供了“天然实验室”,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(前身为“南京气象学院”)为依托,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应用,持续赋能国家气象现代化与全球气候治理。


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致辞表示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,越来越快的技术迭代、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、越来越紧密的产业融合、越来越深刻的社会变革,给“三个高水平”和“三个高质效”既带来了重大机遇,也提出了更大挑战。我们要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,为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气象力量。


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解令运致辞表示,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气象服务需求高地,始终高度重视气象现代化发展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扎实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。我们将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,进一步深化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,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,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防灾减灾的硬实力。我们也将持续加强与兄弟省市、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的务实合作,共建共享资源、共育人才队伍、共创发展格局,共同为国家气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更大贡献。


尖端科技成为焦点

前沿技术展示


◾ 人工智能与气象大模型已成为气象预报的“智慧大脑”:

“八观气象大模型”,以AI融合多源数据算法,实现气象预报精准到1公里级逐小时更新。


◾ 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实现多个国内独创:

如“天菏”无人机通过智能化识别云层、精准化、高空集群、安全作业,实现区域性增雨抗旱,为防灾减灾、恶劣天气应对提供 “科技利器”。


“云边端”智能降雨识别技术,属于国内独创技术。通过云端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智能识别目前降雨情况,确保了测量的高精度与长期稳定性。


◾ 低空经济气象新技术成为热点:

“风信低空气象服务智慧保障平台”、低空气象综合立体观测等,显著提升空域利用效率与安全水平。

◾ 时空数据库技术实现技术突破:

CloudDB,首创结合时序聚合、空间查询与网格分析的引擎,支持高性能时空数据管理、穿透与挖掘,广泛适配气象、水利、测绘等国家重点行业。实现了数据库核心技术从“可用”到“可控”的跨越,打破了国外产品在NoSQL与空间数据库领域的长期垄断。

黑科技互动体验


◾ VR模拟极端天气场景:观众身临其境体验防灾决策。


◾ 气象科普专区:提升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应变能力。


智慧碰撞引领未来


博览会同步启动的“观测技术交流会”“能源气象应用产业会议”等论坛,也将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“理论―实践”的思维碰撞与理念融合空间,院士专家将与企业家、技术开发人员一起,围绕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互动。


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

直播与传播

展会引起媒体广泛关注,多家媒体进行实况报道。

气象自媒体组成气象达人团,对展会进行现场直播,线上观看达到10万多人次。

民生价值

灾害预警技术、应急科普,帮助公众了解灾害预警信号和避险措施,降低生命财产损失。

智慧气象的应用,为公众提供穿衣、出行、旅游、农业种植等个性化建议。

新能源气象服务,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,间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。

交通气象、航天气象,提升公众出行和货运效率。

智慧城市气象,助力打造更宜居的社区环境。

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,促进跨行业融合发展。


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

CMHE2025彰显中国从“气象大国”向“气象强国”跨越的决心,多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。主办方表示,CMHE2025是起点而非终点,CMHE深耕气象产业23载,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,为气象行业搭建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。


CMHE2026,再相会!

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
 2025年05月30日 18:27 上海
环球气象网
,赞11